2005年7月14日 星期四

正式老師=下一個流浪教師?

─ 超額教師數量滾雪球

612流浪教師大遊行,對師資供需嚴重失衡發出了怒吼。然而,準教師無書可教,只是一個開端,更可怕的是師資過剩現象,很快將從國小新生,一路蔓延到中高年級,並且威脅到正式老師的飯碗。

文◎郭美懿


  6月12日,西南氣流籠罩在台北上空,滂沱大雨斷斷續續,來自全台各地的1,000多位準教師,卻選在這一天走上街頭。遊行隊伍中,有攜家帶眷的流浪教師,也有尚未進入市場便面臨失業的實習老師與師院學生。他們頭綁黃布條,手上拿著「我們不要再流浪」的標語,抗議教師員額減少,導致流浪教師與超額教師問題嚴重惡化。

  在過去,教職被視為工作穩定的鐵飯碗,沒想到曾幾何時,老師已變得一職難求,教師甄試甚至比律師還難考。

國小教師甄試陸續停辦

  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包括宜蘭縣、台中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台東縣、嘉義市等至少7個縣市,都因學生來源減少、教師供過於求,確定停辦國小教師甄試,全省缺額僅有479人。在國中教師方面,雖然只有金門、連江兩縣不辦甄試,但全台缺額加起來也只有1,557人。

  基層教師缺額大量減少,競爭的儲備教師卻逐年增加,光是今年拿到合格教師證書的準教師就有19,564人。再加上過去幾年已取得教師證書,卻無緣獲聘為正式教師的3萬人,待業中的合格教師人數高達5萬人。

  更嚴重的是,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國小班級數逐年降低,93年度預估減少1,000班,94年減少1,300班,推估6年後(99學年度),國小教師的需求量將縮減為零。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劉欽旭指出,國小一年級減少1,000班,就等於從國小到高中階段,連續12年都要跟著減1,000班,假使明年再減班,數字將會更驚人。「這個數字是累進來計算,是乘法,不是加法!」劉欽旭憂心忡忡地說。

儲備教師,備而不用?

  一位實習老師忿憤不平地表示,台灣人口出生率在民國87、88年前後就已經下滑,但政府在師資培育上卻沒有管控,以至於到了民國90年,師資培育量暴增為兩萬多,此後年年都有將近兩萬人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當然會供過於求。

  當年這些準教師懷著熱忱投入教職,從沒想到會有減班、減師的一天,當就業環境丕變,難免會有被欺騙的感覺。

  擔任代課老師的黎曉方(化名)就是個例子。為了考上國小師資班,他準備考試兩年、在學校兩年,沒想到實習結束卻是失業的開始。這3年來,他年年暑假征戰全省參加甄試,由於沒考上正式職缺,只得不斷尋覓代課工作,「感覺人生就停在那裡,一直無法進入下個階段。」

  也有人對政府首長宣稱「老師是儲備制,有資格的人不一定要當老師,就好像念法律不一定要當律師」的說法很感冒。發起「拯救國教大聯盟」遊行的實習老師陳君豪說,同樣是「儲備」,7-ELEVEN招募的儲備員工是「備而有用」,台灣的教師儲備制度卻是「備而不用」,教流浪教師們如何甘心?

  尤其對師範體系畢業生來說,並非他們不願意轉行,而是4年在校所學的唯一專長就是「教書」。在教師飽和,專長又和職場需求有落差的情況下,要他們轉換跑道從零開始,令他們感到很難接受。

正式教師也擔心丟飯碗

  除此之外,現有正式教師超額的問題也逐漸浮現。由於每年新生人數持續下降,各校紛紛縮班,並且按照「後進先出」的原則,將超額教師介聘到其他學校。

  換言之,無論這位老師多麼認真經營班級、上課力求活潑有趣,一旦學校出現超額,而他的資歷又較淺(指在該校任教的資歷,而非總服務年資),就會被優先轉調到其他學校。假使市區學校沒有缺額,被介聘到偏遠地區不無可能;最糟的狀況是調聘學校也出現超額現象,剛調過去的老師,又成了最資淺的人,就像「踢皮球」一樣,不斷在各校間流浪。

  今年全國共有1,000多位超額教師,為消化這些員額,各縣市不是停辦甄試,就是縮減教師缺額。以國小教師為例,去年尚有2,000多個缺額,今年萎縮到不足500個。有人擔心,再這樣下去,不但流浪教師找不到頭路,就連正式老師也會丟掉飯碗。

應落實教師考評淘汰制度

  612遊行的當天,正好是台北市辦理國小教師甄試的日子,共有9,600多人競逐96個缺額,其中普通科教師的錄取率更只有0.46%。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劉欽旭指出,流浪教師們要求的並不是保證就業,或50%的就業率,而是至少能獲得一個合理的競爭機會。「流浪教師這麼多,一定有人要放棄,但如果錄取率連1%都不到,試問誰能夠接受?」

  劉欽旭感嘆說,就業市場原本該是「我優秀,就應該有工作」,但是對那些滿懷壯志投身教育領域的準老師們而言,現在卻成了「我很優秀,可是我也沒機會」。

  612遊行結束了,流浪教師巡迴全省參加甄試的旅程卻正要開始。面對少子化與時代變遷,老師們有必要調適身段,與時並進。但教育是不是也該走向自由市場,落實執行考核評鑑制度,讓老師有新陳代謝的管道?恐怕也值得各方深思。

風行評論:
 
  流浪教師的問題,並不在於職缺開的太少、有合格教師資格的人太多,而在於有能力、熱誠、能跟上時代進步的教師無法進入學校教書,不適任、尸位素餐的無良教師充斥校園(這種事情大家都知道,不用說沒有,以我的經驗,教過我的我所認識的教師大約有七成不適任,教學品質很差,更別說各學校都有任用私人佔著職缺,而不把正式教職開放出來競爭的情況)。
 
  教育的體系,任用私人的嚴重問題,早已不是秘密。常常參與教師甄試的教師,都會互相勉勵,有情報也都會互相分享,例如,某某學校今年的教師缺,該不該送禮?因為去年有人送了大紅包,才得以考進去。或是,某某學校的缺,今年可以不用去報了,因為職缺已經內定是某某主任的親戚去做。如此這類的流言,都常常會聽到。在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下,想讓教師有新陳代謝的管道,媽的啦!鬼才相信!相信教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相信當老師想教育下一代的熱誠,高過想領一份穩定的薪錢。(哇勒放屁∼!)
 
  因為大家的心態都是一樣的,所以佔到職缺的人,就不得不讓人格外眼紅了(說穿了還不是利益的不均)。其實,目前流浪教師所面對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一些唸冷門科系的人而言,是早就在畢業、退伍時就曾面臨過的問題。轉換跑道、降格以求的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實是很殘酷的,大家也是為了混一口飯吃,沒辦法當老師,就換一種工作做阿!如果教師的訓練,是讓經過訓練出來的合格教師,除了教書之外,什麼都不會,這種合格教師就讓他去流浪就好了。台灣的少子化、趨勢的演變是早就明顯的表現出來了,如果這些合格教師沒有辦法看出社會的真實本質,一味盲從金錢、教育、家庭、政府的英明領導,如今再來說,教師的就業問題,責任在於政府,自己的大腦都不用負責,這些的合格教師,乾脆去死好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如今欲為人師者、已為人師者,胸中早已無聖人之道,而以奉資本主義為規臬,汲汲營營、錙銖必較者,在所多有。孔夫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其中為人師表者,有幾人?而今數以萬計的合格教師中,懂得做人、能教人做人的,又有幾人?
 
===================================================
免費的心理諮詢服務,
推廣心理諮商,
提供心理諮商的資訊。
 
網址:lives.24cc.com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