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6日 星期三

文摘–PCI-EXPRESS與IE繁簡轉換

名詞解釋:什麼是PCI-E?

  最近常常會看到一些主機板或筆記型電腦都會寫上「支援PCI-E」等等句子,到底什麼是「PCI-E」呢?我的電腦有PCI-E插槽嗎?有的話可以做什麼用呢?
  「PCI-E」又可寫成「PCIe」,指的都是「PCI Express」的縮寫。而「PCI Express」是電腦主機板上的一種匯流排規格,匯流排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連結主機版南橋、北橋與CPU等晶片,並提供資料傳輸的功能。一般常見的網路卡、IDE硬碟、SATA、顯示卡…等等周邊裝置,都是透過匯流排的連接與資料傳遞才有辦法正常運作。
  過去十年來,PCI這個規格已是個人電腦中匯流排的主流,幾乎每個人的電腦中都是使用相同的PCI匯流排。目前一般個人電腦中的PCI匯流排為32位元,運作時脈為33 MHz,傳輸速度最大也僅只有133.3 Mbps,但隨著周邊配備的資料量越來越多,傳輸速度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原本的PCI介面漸漸的開始感到不堪負荷,以致後來有Intel研發並推廣PCI Express的規格,以更高速、更穩定的傳輸品質提供給電腦更穩定的資料處理平台。
  PCI Express在很早之前又稱為「3GIO」,是由Intel公司所開發。其最主要的改善就是將原本共享的頻寬透過交換器來安排各裝置的優先順序,取得點對點的獨立存取優先權,改善原本共享頻寬的缺點。此外,PCI-E不再採用共同匯流排的架構,改讓每組PCI Express都擁有獨立的傳輸通道,免去資料傳輸互相干擾的問題,因而比傳統的PCI要來得快許多。
  常見的PCI Express格式有x1、x2、x4、x8、x16,每種格式都有其專用的插槽。目前PCI Express單向通道的傳輸速度即可達250MBs,幾乎是一般PCI傳輸速度的兩倍,而PCI Express x16格式的速度更可達16 GB/s。目前PCI-E的主流應用大部分都在頻寬需求相當大的顯示卡等產品,各大廠相繼推出支援PCI-E 16x的顯示卡,PCI-E 16x規格比起傳統的AGP8X多出了近4倍的頻寬,可以提供更絢麗、更流暢的3D顯示效能。

教學:換個字型,簡體網站全部變繁體中文!

  由於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就透過搜引擎找到對岸的網頁或文章,但有個很大的麻煩就是對岸的中網頁絕大部分都是以當地的簡體中文字來呈現,對於我們來說,閱讀簡體中文字實在是很不習慣的事情。如果想要讓每個簡體網頁都能以繁體中文字型顯示,那該怎麼做呢?總不能每一頁都先貼到Word裡面進行繁簡轉換後才閱讀吧!
  現在,我們以一個相當方便的字型檔來轉換,將IE瀏覽器中所開啟的全部簡體中文頁面都以該字型中所設定的繁體中文字替代。顯示出來的頁面就是完完整整的繁體中文,讓我們可以輕鬆閱讀。

 設定方法:

 第一步:依照本文最下方的下載位置將字型下載回來後,先解壓縮,接著開啟「檔案總管」視窗並接換到「C:\WINDOWS\Fonts」資料夾中,然後把壓縮檔內的「FZZDXFW.TTF」檔案拖拉到該視窗中,直接將此字型複製到「C:\WINDOWS\Fonts」資料夾中。
 第二步:接著在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圖示上按一下滑鼠右鍵,然後點選【內容】。
 第三步:出現「網際網路 內容」對話盒後,直接按下〔字型〕,準備修改IE瀏覽器所使用的字型。
 第四步:接著先在「字型」下拉選單中點選【簡體中文】,準備修改簡體中文字體所使用的字型。
 第五步:在「網頁字型」對話盒中,點選「FZZhongDengXian-Z07T」字型,然後再按下〔確定〕。
 第六步:回到「網際網路 內容」對話盒後,再按下〔存取設定〕按鈕。
 第七步:接著勾選「略過在網頁上指定的字型樣式」,然後再按下〔確定〕。設定好之後,以後你再開啟簡體字的網頁時,便會自動以繁體字來呈現。
 第八步:如圖,左邊是設定前的簡體字網頁。右邊則是設定後的繁體字網頁。兩邊的網頁內容都完全相同,只有所使用的字型已經經過轉換,成了方便的繁體中文字體了。
 字型下載:http://myurl.com.tw/shf4

沒有留言: